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穷则思变”——记“南水北调”实践团深入调研
供稿:
摄影:
编辑:
审核:
时间:2016-01-23
导语: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工业、农业发展的环境限制大,但是参观中却屡屡有意外的惊喜。白河县永宏化工厂摸索出了黄姜生产的持续发展套路,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白河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集思广益,最终锤炼出了“石坎坎儿,金碗碗儿”的水土保持方案,走在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前列。
2012年7月18日,由张巍书记、罗丽老师带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项目组陕西省分小组一行9人前往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对当地的环境保护现状以及涉及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相关管理办法及工作条例进行调研。
早晨8点从安康市区出发,于10点左右到达白河县,项目小组的第一站是白河县永宏化工厂。陈永宏厂长等厂区负责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从黄姜最初进入工厂,到初加工,再到皂素的产出,最终废渣、废水的处理,我们参观了化工厂制作皂素的整个流程。
通过与厂长及工作人员交谈,我们了解到:其一,化工厂国家和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仅达430万,而整个工厂的前期建设投入则高达7000万左右,建厂的难度和发展压力极大;其二,永宏化工厂创新工艺,变废为宝,提升效益。工厂将含有淀粉的废水转化为酒精,将废渣制作为煤炭成为工厂的动力来源,将煤渣又制作为砖块盖房,这些曾经被许多黄姜工厂视为废弃物的东西,经过陈厂长的思考和改革,最终为工厂提供了接近6000万的年产值;其三,工业发展,不忘感恩百姓和家乡。陈厂长在工厂发展蒸蒸日上的过程之中,投入资金为老百姓修路,实现了对家乡人民的回馈和扶持。
陈厂长说“我是本地人,我做黄姜工业的循环利用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维持我们这里农民的创收来源。”这句朴实的话打动了我们所有的人,在场的同学都自发的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当时自己眼眶就红了,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陈厂长,他曾经是农民,他种过黄姜,他开过矿,他现在是永宏化工厂的厂长。是他将原本9毛钱的黄姜以2块收购,是他走遍全国所有的酒精厂、化工厂学习制作的工艺,是他在获得工业发展的成功后不忘感恩家乡和百姓。
永宏化工厂之行,让我们收获了难得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办法,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理论来源于实践的真谛,最重要的是,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温暖知恩的人。
中午3点整,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白河县人民政府,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进行了热烈的座谈。出席座谈会的有林业局、旅游局、环保局、水利局、经贸局以及政府办公室共计六个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座谈采取有关部门领导介绍和双向的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六个单位的领导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的白河县为确保将“一江清水送北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大量的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创的“石坎坎儿,金碗碗儿”水土保持方案,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从200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实施起配套进行的“领导包抓责任制”,将水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年度审核中,切实的加强了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工作;紧紧的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水质要求,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实测水质,确保达到二类水质的排放标准;开展农村新技术新能源的推广应用,以电代燃,大力推进沼气的使用。
这一系列的工作有许多已经有了具体的管理和实施方案,或者一部分根据国务院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白河县地方实施的细则,领导们热情的介绍,耐心的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文件,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白河县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视和贡献。除此之外,也让我们将这次调研工作做好的信心更加的坚定,我们深感自己正在进行的调研工作的重大意义!
白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深山中利用有限的环境和地理条件,善于学习和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辟出了多种极具创新精神的水资源保护和环保办法或方案,让我们深深受益,也极大的鼓舞了我们要将这些先进和新鲜的经验进行提炼从而最终努力将其形成制度的信心。相信明天的汉中之行,也会有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