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北理工yl9193永利官网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本学期第一次读书会
2021年9月3日晚,yl9193永利官网十位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与一位本科生在良乡校区文科教学楼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会。同学们先行选择两本书籍进行阅读并结合读书所得互相分享、讨论。
2020级的法律硕士张静静同学近期阅读了苏力的《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与[英]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两本书籍,此次读书会主要分享了《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一书的阅读心得。张静静同学提到,在引论中,苏力老师借由波斯纳法官的吐槽“法理学研究的都是些有点常识还要养家糊口的人连一分钟都懒得思考的问题”来批评我国理论法学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喜欢谈论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命题,而不是面对真实的生活世界。在本书中,他选取了曾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肖志军签拒案”、“黄碟案”、“药家鑫案”等颇具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剖析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案例来分析中国社会问题中蕴含的中国法理。他认为中国法理研究应当坚持的进路是:摆事实、讲道理(法理)、断是非,且三者的顺序也不能乱。这种基于中国现实情况的角度审视具体个案中的社会及法律问题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跳出空洞的法理学探讨,摆脱纯粹形而上的逻辑推演,认真考虑诸如“人权”、“自由”、“法治”等大词的现实意义,找到自己理解的个案中之是非曲直。
2020级的法律硕士王思琪同学近期阅读了梁治平的《法意与人情》与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两本书籍,此次读书会主要分享了《法意与人情》一书的阅读心得。该书收录了梁治平先生的四十篇经典短文,以“古法丛谈”为主题,将中国古代法作为讨论的对象,研究材料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典籍,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诸种文化和法律现象等。王思琪同学将对这四十篇短文的感悟,整理成三种平衡:“国”与“家”的平衡,“礼”与“法”的平衡,“名”与“实”的平衡。即在团体本位与个人本位、软性的束缚要求与硬性的条文规范、符合法律规定的字面要求与隐藏在法律背后公平正义的评判标准间,寻求一个平衡。该书始终贯穿了我国传统上的“中庸”之道,在三种平衡中始终围绕“法意”与“人情”两个主题,以求实现在立法中彰显人情、在司法中体现人情、在主流文化和思想意识中贯穿人情。
2020级的法律硕士马倩南同学近期阅读了马长山教授的《迈向数字社会的法律》和吴军的《全球科技通史》两本书籍,此次读书会主要分享了《迈向数字社会的法律》一书。该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数字时代的法学变革、数字时代的法律变革与权利保护、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律规则和数字社会的智慧治理,从而探究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数字法治建设将何去何从之问题。在经历了三次重大革命后,人类社会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之外创造出了无限的电子空间”,提升了人类生活品质,但也导致了新兴权益产生后该如何保护的问题,比如比特币、自动驾驶等等。所以这不仅是中国正在面对的巨大挑战,而且是中国百年未有之新机遇,是立足于中国国情来探索“中国方案”的绝佳时机。
2020级的民商法学硕士许春玲同学分享了刘国涛老师的《法学论文写作指南》。在读书会中,许春玲同学感慨道:最近疲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越发觉得对法学论文写作没有基本的系统全面的了解,而这本书是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的佳作。本书既包含宏观上的理论指导,也包含论文写作中的表述以及一些技术性操作的微观指导。她主要跟大家分享了选题的内容:首先选题的来源除了常规的师友指导和自己的观察积累之外,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是关注法学期刊的文章主题和约稿以及学术会议的主题。选题的内容上,选题要有用,要在学科和社会事件中有实际意义;选题要新颖,新材料、新方法、新领域、新见解有其一均可;选题要适当,既要明确具体,又要有足够的资料支撑。最后她分享了文献的筛选方法,先看文章题目匹配度,再看作者和单位的权威性,然后读摘要,最后看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
2021级的法律硕士王嘉伟同学近期阅读了德国学者马克斯·卡泽尔的《罗马私法》。该书集中而又均衡地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呈现出国际上罗马法研究的所有知识,并且通过援引古代法律渊源和现代研究的例证进行了说明。此书是罗马私法的课程教科书,以教学为目的,于1960年初次出版,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和补充。读完此书后,他认为,任凭社会生活千变万化、交易形式越发复杂、不同思潮交替兴起,可是,几千年前古罗马时期的法律如今依然适用,可见其高超的立法技术及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如今后人们也只是在其框架内小修小补,依靠回归民法的基本原理,而非彻底的改头换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真的在现有的民法框架内无法解决吗?或者说这个问题是一个民法问题吗?需要立法变革,还是仅仅需要政策指引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法学学子深思。
2020级的法律硕士朱振雄同学阅读了李东方的《证券监管法论》,朱振雄同学将本书与新《证券法》结合讨论,阐述了一个典型的证券欺诈案件——祥源文化杠杆收购事件,由此分析了证券法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发展历程和前进方向。朱振雄同学也介绍道:“新《证券法》新增了信息披露专章,系统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范围不断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不断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律依据不断清晰,新《证券法》也规定了应当充分披露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规范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自愿披露行为。”当因为信息披露产生证券欺诈时,在实施日到揭露日之间买入股票,并且在揭露日后持有或卖出的,如果因此遭受损失,则可认定为产生经济利益的损失,可通过诉讼的方式,寻求保障。
2020级的法律硕士李玥同学近期阅读了孔飞力的《叫魂》和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两本书籍。此次她主要分享了《叫魂》一书的阅读心得。这本书是以发生在1768年一场妖术恐慌为引子和主要媒介而展开的,通过对普通民众、官僚阶层和弘历皇帝这三者对这场恐慌的不同反应,分为三个不同而又交叉的叙述角度,剖析了案件发生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描写了专制权力与官僚阶层的互相制约、专制权力与普通民众的绝对制约以及官僚阶层的内部规则等等。整个叫魂事件的发生发展其实都映射出当时百姓的愚昧无知、官僚主义的不完善以及封建国家的皇权专制主义。全书最后页提到,在缺乏一种可行的替代制度的情况下,统治者就可以利用操纵民众的恐惧,将之转变为可怕的力量。可见当今社会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法治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人民在对专制的总结和反思中慢慢开始成为追求的。对历史的学习,更让人觉得中国法治的来之不易,推进法治建设,使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还道阻且长。
2021级的民商法学硕士闫昳琦同学分享了她近期阅读的书目,巴巴拉·W·塔奇曼所著的《八月炮火》。她认为这本书不似通俗意义上的历史著作,少了很多一板一眼的历史叙事方法,多了很多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让一个个停留在历史教材中的人物跃然纸上。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细致地描写了欧洲各国战前的心理状态,继而将读者一步步的引领至战争爆发的边缘,分别主要讲述了德国、法国、英国、俄国的作战计划。从各个国家开始策划战争到马恩河战役宣告结束,作者将世界格局风云变幻的一个个瞬间进行生动地全景式记录,让我们了解到战争就是一台绞肉机这个残酷的事实,对我们现今所面对的国际局势的抉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021级法律硕士折旭强同学分享的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李龙老师的《证券法》。折旭强同学因其工作与本书有较强的关联性,所以他分享的内容极具专业性,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交易、操纵证券市场,首先,国内资本市场仍为半强有效市场,市场无法反映内幕信息,从业人员可以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从而谋取非法收益,这种现像在其从事的行业中比较常见,但是很难对有此行为的从业人员进行法律的制裁;操纵证券市场,他主要分享了赵薇、黄有龙的案例,用案例的方式对操纵证券市场进行了解读。二是分享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他认为目前走向混业经营、统一管理更加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并利用自身工作的经历阐述了他的观点。
2021级的法律硕士刘昳伶同学近期阅读了何渊主编的《数据法学》一书。刘昳伶同学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材,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总论主要对数据法的基本理论、数据法律关系主体、数据的收集、使用与处理等内容进行了论述,分论则是结合具体案例对金融数据、健康医疗数据、消费者数据等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刘昳伶同学也分享了自己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她通过阅读这本书更深刻地感受到法学专业与其他专业联系紧密,书中有很多涉及到金融,药品研发等其他专业的内容,所以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平日里也要多多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拓宽自己的视野,读书不要局限在某个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个人信息被普遍侵害的问题,以疫情期间出门要扫“健康码”为例,扫码者会被收集姓名、电话、行程轨迹等个人信息。哪怕是在网上浏览网页、购物也会被收集相关信息,从而被推送更多“猜你喜欢”的内容。这些在无形中被收集的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被利用,后果将极为严重,所以对法律个人信息的保护还需加强。不过,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即将正式施行,将有效地缓解这些社会矛盾。
2018级的本科生张晶晶同学这次分享了一本法理学导读类书籍《读懂法理学》,作者是[英]雷蒙德·瓦克斯。本书带领读者从古希腊的法理学漫步至现代女性主义和批判种族理论,途经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论战、传统法律实证主义和现代法律实证主义的嬗变以及研究法学无法绕开的平等与权利的理论。张晶晶同学分享到:法理学就像一片森林,步入这片法理学森林时,我们满怀好奇的同时也饱含畏惧。丰富的理论和学派就好比氧气和水汽,不断闪现的法学大师就好比一棵棵参天的大树,他们丰硕的理论成果就是树上结下的果实。但是,前路漫漫亦往矣,当真正从这片森林中走出来,它带给我们的甘甜是足够回味一生的。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策制定者和法官判案的逻辑,关于平等和正义的辩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社会治理之道,法社会学、法律分析主义、现代主义法学和批判法学等血液的注入使得我们对法律常思常新成为可能。仅仅就社会契约论这一问题,从霍布斯到卢梭,从洛克到罗尔斯都有不同的见解。法学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性,但问题不在于谁对谁错,更主要的是如何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提供恰当的逻辑。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只有勤勤恳恳读书、兢兢业业写作,才能不辜负、不欺骗自己的青春,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