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北理工yl9193永利官网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本学期第十一次读书会

2022年2月13日晚,yl9193永利官网五位硕士研究生与两位本科生在线上举办了本学期第十一次读书会,亦是寒假期间的第二次读书会。同学们在孟强老师的指导下,将这段时间各自阅读的书目进行分享,并交流了读书感悟。

2020级法律硕士杜昊冉同学近期阅读了王利明教授的《人格权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一书,并对人格权的效力部分进行了分享。在人格权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对人格权的认知和研究主要局限在物质性人格权,例如生命权、身体权之上,多数观点认为,物质性人格权仅具有消极防御的效力,不具有积极行使和利用的功能,因此人格权主要受侵权法保护。这种观点一直从19世纪延续到20世纪中期,消极防御说逐渐渗透到了立法与司法中。以《德国民法典》为例,当时编纂的一系列民法典都是以人格权的防御性请求权为核心展开的。随着人格权的类型的扩展,在精神性人格权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不少人格权都具有积极利用的权能。例如,权利人可以对其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等进行商业化利用;个人有对个人信息进行利用的自主决定权等。人格权保护方式的多样化促使人格权从消极防御向积极权能发展,而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为人格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020级法律硕士张静静同学近期阅读了梁上上的《利益衡量论》与[日]佐伯仁志、道垣内弘人的《刑法与民法的对话》两本书籍,此次主要分享了《利益衡量论》的阅读心得。面对复杂社会的法律难题,利益衡量是一种妥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梁老师将利益分为“当事人的具体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些异质利益因为存在基本的社会共识,所以存在衡量比较的价值基础。梁老师在书中大量引用案例去诠释各种利益之间的衡量尺度和界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及运用这一方法。利益衡量论与重视社会效果的法社会学思考方法是一致的,有利于法律“使用者”跳出概念法学的桎梏,改变法学僵化的思维模式。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就是一种利益衡量,没有利益衡量也就没有了法律。

2021级法学硕士闫昳琦同学近期阅读了彼得·德恩里科的《法的门前》与池莉的《烦恼人生》这两本书,并主要对《法的门前》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享。《法的门前》以卡夫卡的一则乡下人找法的故事开篇,主要思考阐述了法律是为谁服务的,法律是怎样发展的以及在当今社会下法律面临的重要问题。该书引用了大量的司法案例,以问题和观点为导向,启发读者的深度思考,且并未提供明确的标准答案。闫昳琦认为,读完此书会令我们更加了解英美的司法模式并基于比较法研究从中学习到与我国司法实践不太相似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最后,她借用书中一句很经典的陈述与大家共勉,“人们渴望在国家法治中发现并创造正义的可能性,这种渴望就是人们演习法律的动力”。

2021级法律硕士折旭强同学分享的是来自波斯纳的《超越法律》,本书利用实用主义方法及经济学方法对法律进行分析,丰富了法学分析方法。作者在导论中分别阐述了实用主义、自由主义以及法律经济学等内容并得出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并不矛盾,自由主义并不当然否定实用主义且自由主义与经济学也相当契合的结论。具体而言,在本书第一编,作者对法学职业、法理学、法院、法官进行实用主义分析,紧扣超越法律的主题,让读者耳目一新。在第二编主要分析了宪法理论,通过批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宪法理论,得出宪法理论薄弱的结论。第三编至第五编则主要讨论了法律与文学以及与法律前沿有关的问题。

2021级法律硕士刘昳伶同学近期阅读了朱岳的短篇小说集《脱缰之马》和[美]尼古拉斯·莱曼的《美国式“高考”——标准化考试与美国社会的贤能政治》,她主要分享了第二本书。本书记录了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即ETS)的发展简史。从ETS创始人亨利·昌西希望建立一个全国性考试机构讲起,记叙了该机构的设立以及ETS将美国各大高校的招考环节统一到SAT这一美国“高考”麾下的经过。书中有关ETS的机构选址、试题的设计、答题卡的发明等等很多细节也颇有趣味。刘昳伶同学提到,我们要避免将教育考试单纯当做选拔工具。考试已经逐渐被异化为人们追逐“远大前程”的捷径,一张高考试卷似乎就能够决定一个人十多年的学习成果。但教育考试,除了要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要有育人的立场,要发挥导向的作用,唯有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考试的公平性、科学性才是有价值的。

2018级本科生李航同学近期阅读了田洪鋆的《批判性思维与写作》和梁晓声的《人世间》。在《批判性思维与写作》一书中,作者提出了自己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看法以及在论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思维的方法。本书开篇,作者称批判性思维为“被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为怎么打扮她取决于“造型师”,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目的、信念、需求。在读书会中李航同学为大家分享了一个书中的观点:“只有批判性思维才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类固有的认识缺陷”,而这种认识缺陷,简单来说就是“自我中心主义”和“集体中心主义”。在人生的这场修行中,我们的目的就是借助批判性思维来去掉自我中心主义,排除集体中心主义的阻碍。在《人世间》一书中,作者描述了七十年代至今的各式各样变化,从上山下乡到改革开放,再到国企改制,这是一代人的成长记录,也是一代人了解过去的重要窗口,一代又一代的普通人,去思考着一个又一个“怎么办”的问题,这就是“人世间”。

2018级本科生张晶晶同学这次分享了《言论自由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一书。与上一次读书会分享的《批判官员的尺度》同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主题,但本书是从历史角度来还原美国第一修正案的历史。书中霍姆斯大法官有一段话非常值得品读:所希望达至的最终的善好应该通过思想的自由交流来实现,对真理的最好的检验是在市场竞争中让思想本身的力量为人们所接受,真理时人们能够安全实现其愿望的唯一基础。

古人有言,“一日无书,百日荒芜。”希望大家珍惜现有的宝贵时间,勤奋读书,笔耕不辍。